新聞中心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中國石油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發布時間:2020-02-15 15:52:11
1月10日,2019年度中國石油十大科技進展評選結果揭曉,有兩項石油化工領域的催化劑技術入選。
這十大科技進展分別為:油氣成因識別與儲層表征創新技術助推深層勘探重大進展、柴達木咸化湖盆油氣勘探理論技術創新獲柴西探區重大突破、減氧空氣驅提高采收率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準噶爾盆地非常規油藏長水平井小井距開發取得重大進展、uDAS井中地球物理光纖采集系統研發成功、陸相頁巖油測井評價關鍵技術獲得重大突破、一體化精細控壓鉆完井技術助力復雜地層安全優質鉆完井、復雜地質條件氣藏型儲氣庫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重大突破、柴油加氫精制—裂化組合催化劑成功實現工業應用、茂金屬聚丙烯催化劑及高端聚丙烯產品開發成功。
其中,柴油加氫精制—裂化組合催化劑是由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開發,具有原料適用性廣、脫氮活性強、芳烴擇向轉化選擇性高、重石腦油和液體收率高等特點。該技術不僅可以*大量生產重石腦油,還能兼產柴油作為乙烯裂解原料。該院科研人員通過催化劑絡合制備平臺技術,攻克了劣質柴油中具有空間位阻的芳烴大分子受擴散限制,難以接近酸性中心發生選擇性開環轉化反應、芳烴過度加氫增加氫耗、原料油氮含量高且難以脫除導致裂化催化劑失活等技術難題,實現了在苛刻條件下*大量生產高芳潛重石腦油的目標,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柴油加氫裂化催化劑成套技術。
該成套技術于2019年8月在撫順石化120萬噸/年柴油加氫裂化裝置成功應用。結果表明:加工焦化柴油與重油催化柴油的混合油液收達98%,重石腦油產率大于35%,芳潛48%以上;柴油十六烷值大于60,柴油產率25%~30%,芳烴指數小于10,可作為優質乙烯裂解原料。該技術的成功應用,對中國石油“控油增化、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動作用,是中國石油煉化轉型升級核心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填補了中國石油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應用前景*廣闊。
另一項是茂金屬聚丙烯催化劑及高端聚丙烯產品開發成功。目前我國茂金屬聚丙烯全部依靠進口,中國石油對茂金屬催化劑負載化核心技術和聚合工藝開展了技術攻關,并開發了茂金屬聚丙烯高端產品,成功實現了茂金屬聚丙烯自主技術零的突破。該項目開發的茂金屬聚丙烯催化劑在國內首次成功工業應用并生產出了系列化的高端聚丙烯產品,為聚丙烯行業產品結構調整和質量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這十大科技進展分別為:油氣成因識別與儲層表征創新技術助推深層勘探重大進展、柴達木咸化湖盆油氣勘探理論技術創新獲柴西探區重大突破、減氧空氣驅提高采收率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準噶爾盆地非常規油藏長水平井小井距開發取得重大進展、uDAS井中地球物理光纖采集系統研發成功、陸相頁巖油測井評價關鍵技術獲得重大突破、一體化精細控壓鉆完井技術助力復雜地層安全優質鉆完井、復雜地質條件氣藏型儲氣庫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重大突破、柴油加氫精制—裂化組合催化劑成功實現工業應用、茂金屬聚丙烯催化劑及高端聚丙烯產品開發成功。
其中,柴油加氫精制—裂化組合催化劑是由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開發,具有原料適用性廣、脫氮活性強、芳烴擇向轉化選擇性高、重石腦油和液體收率高等特點。該技術不僅可以*大量生產重石腦油,還能兼產柴油作為乙烯裂解原料。該院科研人員通過催化劑絡合制備平臺技術,攻克了劣質柴油中具有空間位阻的芳烴大分子受擴散限制,難以接近酸性中心發生選擇性開環轉化反應、芳烴過度加氫增加氫耗、原料油氮含量高且難以脫除導致裂化催化劑失活等技術難題,實現了在苛刻條件下*大量生產高芳潛重石腦油的目標,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柴油加氫裂化催化劑成套技術。
該成套技術于2019年8月在撫順石化120萬噸/年柴油加氫裂化裝置成功應用。結果表明:加工焦化柴油與重油催化柴油的混合油液收達98%,重石腦油產率大于35%,芳潛48%以上;柴油十六烷值大于60,柴油產率25%~30%,芳烴指數小于10,可作為優質乙烯裂解原料。該技術的成功應用,對中國石油“控油增化、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動作用,是中國石油煉化轉型升級核心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填補了中國石油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應用前景*廣闊。
另一項是茂金屬聚丙烯催化劑及高端聚丙烯產品開發成功。目前我國茂金屬聚丙烯全部依靠進口,中國石油對茂金屬催化劑負載化核心技術和聚合工藝開展了技術攻關,并開發了茂金屬聚丙烯高端產品,成功實現了茂金屬聚丙烯自主技術零的突破。該項目開發的茂金屬聚丙烯催化劑在國內首次成功工業應用并生產出了系列化的高端聚丙烯產品,為聚丙烯行業產品結構調整和質量升級提供重要支撐。